“深”入人心 学精悟透 皖西学院以“三深”扎实推进理论学习宣讲
2024年以来,皖西学院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加强理论武装,抓好理论宣讲,深化责任落实,夯实工作阵地,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
“深铸”思想之“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又“入心”
思想引领强基。学校党委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组织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21次,专题研讨10次,专题读书班1期。制定《皖西学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方案》《皖西学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方案》等8份文件指导学习,开设专栏网页,校领导带头开展调研宣讲,指导各二级单位做好宣传贯彻和研究阐释。
党委领宣促学。学校高度重视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成立校领导带头的校级宣讲团,宣讲巡讲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等,截至目前开展宣讲25场,受众群体22000余人次,其中党委书记袁维海同志宣讲3次,受众师生达500多人次。
抓好以督促学。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的实施办法》,将集体学习研讨作为学习主要形式,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校院两级党委班子成员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30余篇;加强对二级党组织中心组督学促学,完成对17个二级党组织进行理论学习中心组列席旁听。
“深守”树人之“本”,推动理论宣讲学习“有力”又“有度”
理论宣讲铸魂。推进“青年大学习”“青马工程”“青年讲师团”“青春思政课”“青春榜样大讲堂”一体化思政育人,年度开展宣讲109场次,覆盖听众1.1万人次,举办主题青春思政课1期、“皖西青年说”5期、“青春榜样大讲堂”3期,全国人大代表张志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先锋、全国最美医生余家军等先进典范来校分享奋斗感悟。
理论实践固本。强化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积极支持蒲公英红色文化宣讲团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六安、合肥、井冈山等地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近30次。持续深入推进思政导师工作主题、工作形式创新,选择贴近学生实际需要的“学习雷锋精神”“缅怀先烈、砥砺前行”“五四精神与新时代的青年使命”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深描”发展之“景”,推动理论实践结合“出新”又“出圈”
注重规划引领。学校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开展体系化研究和理论性阐释,立项省部级课题2项,在《光明日报》《江淮》等发表高水平文章10余篇。研究成果被学习强国、光明网、《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转载报道。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系统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发表期刊论文56篇,其中一类1篇,二类1篇,三类10篇,四类44篇。会议论文和会议学术报告6篇。学术专著1部,编著1部。
加强以学促干。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助推学校改革创新发展的有力举措。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今年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唯一获奖单位);荣获首批“安徽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荣誉称号;大别山振兴发展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楼)和实训楼组团项目正式交付验收;高质量完成配合省委巡视工作;扎实完成党纪学习教育和审核评估评建工作等。不断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强化优势特色,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为地方与区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
思想在升华,力量在凝聚,行动在奋进。过往的荣耀与磨砺,皆为前行的底气;未来的梦想与蓝图,皆是无畏的勇气。回顾2024年,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团结一心,硕果累累。展望2025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踔厉奋发、开拓进取,努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皖西学院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文图/李腊)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