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家庭教育研究会发布调查报告
暑假即将结束,各类课外辅导机构也纷纷开学,休息了一个假期的小朋友们再次“扎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里。据广东省妇联儿童部联合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广州市儿童兴趣班参加率普遍较高,且大多集中在学龄前阶段,参加率为93.8%,初始参加兴趣班年龄越来越小,6年间由原来的5岁发展到2岁。更有14%的幼儿一个学期内参加6个以上兴趣班。
参加兴趣班初始年龄提到2岁
研究人员对广州老城区、广州开发区、广州新城区三类地区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初中0岁~16岁3700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广州市儿童兴趣班参加率普遍较高,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学生的兴趣班参加率分别是93.8%、90.46%和83.6%;参加过6种及以上兴趣班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学生中占比分别为:28.1%、20.8%、62.9%。
每周参加兴趣班的时间1~5小时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1%、68%和63%,平均每周兴趣班课后练习时间1~3小时。
调查发现,目前幼儿兴趣班年龄趋势越来越小,初始参加兴趣班年龄6年间由原来的5岁发展到2岁。统计显示,广州市0岁~16岁儿童半年内参加兴趣班的花费大多集中在三千元以下。
参加兴趣班超3小时会致焦虑
调查显示,适当参加兴趣班对幼儿的焦虑情绪、对小学生的社会适应功能和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交往能力均有正向作用。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兴趣班课后练习时间大于1小时,或每次参加兴趣班的时间大于3小时的学龄前孩子,比没有这些压力的同龄孩子的焦虑情绪水平和分离焦虑水平更高。
研究者同时也研究了参加兴趣班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据统计,参加兴趣班7~11岁男孩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0%,女孩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8%。
而7~11岁男孩各类行为问题中,检出率相对较高的是强迫性、抑郁、体诉(即用主观感受到的躯体上的不适来表达心理上的痛苦)等问题;而7~11岁女孩各行为问题检出率低于男孩,其中检出率相对较高的是性问题、攻击性、分裂强迫等。
他们还发现,在参加兴趣班的儿童中,有行为问题的小学男生,其社交情况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参加兴趣班的正常同龄儿童差,参加兴趣班中有行为问题的初中男生,其学校学习情况较差。因此,需关注参加兴趣班有行为问题的男生,重视其人际交往、适应能力及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专家:不要过多过早开采剥夺儿童的资源
课题负责人、广东省教育厅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陈业彬分析,兴趣班课后练习时间大于1小时,或每次参加兴趣班的时间长于3小时的学龄前孩子,其焦虑情绪水平和分离焦虑水平之所以都高于没有这些压力的同龄孩子,可能是因为学龄前儿童还处于幼儿期,其主要的安全感和良好情绪来自与亲密关系者的相处,通常是与母亲的相处。而每次参加兴趣班的时间越长,与母亲的分离时间也越长,故焦虑情绪越明显。
“我们也发现,中小学生就没有这种现象。”他说,这正是因为他们对亲密关系的依赖减弱,而且也可能已发生亲密关系的转移。
他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
“儿童教育不要过多过早开采、剥夺儿童的资源。”他说,兴趣班活动并不是另一个知识技能的学校教育,而是一种注重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注重开发小孩的想象力和创意的活动形式,家长应鼓励儿童参与兴趣班的活动过程,重视启发孩子的自然天性。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